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 型 :分歧与共识
  • [摘要]受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调整期,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对核心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难以显现,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呼之欲出。至今,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新型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通过调研获得业界、学界和央行三组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对中国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判断,以期获得各界对新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分歧与共识。基于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虽然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界基本形成了对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央行独立性等方面的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共识。同时,央行也按照这一共识方向,加入“金融稳定”目标,推进以“央行沟通”政策为代表的包括“宏观审慎政策”、“信贷政策”、“贷款便利政策”以及“回购交易”等多种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操作。新型货币政策框架有利于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 作者:

    张成思计兴辰

  • 全文[ PDF 0.98 MB ] 2017.6 (8):1-15 共有 158 人浏览
  • 股票估值难度与基金信息优势
  • [摘要]相对于个体投资者,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基金经理是否更擅长分析那些难以估值的股票,从而体现出其信息优势或专业技能?为探究该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确定性构建了股票估值难度指标,基于2005—201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果。第一,实证分析发现基金在估值难度较高的组合上获得的收益优于低估值难度组合,基金在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信息优势。第二,好基金虽然在不同估值难度组合上的表现都比差基金好,但该差异仅在低估值难度股票组合上显著,表明好基金相对差基金的信息优势并不在于私有信息的获取,而是对公开信息的基本分析和处理能力,体现在其基本分析能力上。第三,进一步的实证结果显示,好基金能够发挥其比较优势,在那些估值难度较低的股票上配置更大的权重;并且基金的基本分析能力,能够作为预测因子较好地对基金下期业绩进行预测。
  • 作者:

    郭庆云罗荣华刘阳

  • 全文[ PDF 1.11 MB ] 2017.6 (8):16-32 共有 129 人浏览
  • 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从需求角度提供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储蓄存款的经验证据。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本文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银行储蓄存款的作用,继而考察金融市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跨区域经营对这一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越严重的城市,当地城商行吸收的储蓄存款越少,并且这种效应只体现在长期储蓄存款上。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银行所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以及跨区域经营均会弱化人口老龄化对银行储蓄存款的负向作用。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以及银行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作者:

    钱先航王可

  • 全文[ PDF 0.80 MB ] 2017.6 (8):33-46 共有 147 人浏览
  • 塞勒与米勒关于投资者情绪的争论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和评述塞勒与米勒在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投资者情绪的争论。双方争论的核心是,封闭式基金折价变动(封闭式基金之谜)与小盘股(小企业效应)超额收益之间相关性在统计上和经济上的显著性。塞勒认为,投资者情绪可以很好地解释封闭式基金之谜的全部四个部分;而且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与小企业股票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封闭式基金折价反映了投资者情绪。而米勒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封闭式基金折价与小企业股票收益之间的关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投资者情绪在经济上并不重要。塞勒和米勒争论的实质,是正统金融学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理论的正面交锋,也是经济学中理性主义和行为主义之争的一个缩影。
  • 作者:

    张琦李仁贵

  • 全文[ PDF 1.04 MB ] 2017.6 (8):47-59 共有 189 人浏览
  • 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投资:回顾与展望
  • [摘要]经济“新常态”时期,如何通过积极的创新活动驱动微观企业及宏观经济发展成为当下学术界与实务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结合我国特殊制度情境,本文基于企业创新投资视角,系统梳理了企业创新投资的界定,制度环境(法律保护、金融发展、宏观环境)与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传导机理,以及企业创新投资的经济效应(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宏观层面),并对现有研究成果加以述评,为后续研究如何结合中国特殊制度环境,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
  • 作者:

    钟凯 杨鸣京 程小可

  • 全文[ PDF 0.95 MB ] 2017.6 (8):60-71 共有 132 人浏览
  • 融资约束能促进营运资本平滑作用的发挥吗?——基于机构投资者视角的...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融资约束对营运资本平滑作用的影响,探究了新常态下微观企业如何运用营运资本的平滑作用来维持企业资本性投资的稳定,并以此视角研究企业如何应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深化改革”与“经济维稳”的双重要求。本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运用营运资本进行资本性投资平滑的现象,融资约束能够促进企业营运资本平滑作用的发挥;此外,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融资约束在促进企业营运资本平滑作用的发挥时呈U型态势。
  • 作者:

    徐晨阳王满何新宇

  • 全文[ PDF 1.00 MB ] 2017.6 (8):72-87 共有 155 人浏览
  • 价格稳定与金融摩擦:信用传导渠道下货币政策规则初探
  • [摘要]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框架正在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然而有别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时期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环境,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要复杂得多,尤其是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信用风险暴露使得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难度更大。本文基于一个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模型研究各类货币政策与最优政策响应的差异,指出传统泰勒规则和灵活通胀目标制在缓解金融摩擦带来的资源配置无效率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地,本文在将各类金融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引入泰勒规则后发现,利差虽然是衡量信用摩擦程度的指示器,但稳定利差的货币政策既不能有效缓解信用摩擦,也无法兼顾价格稳定的目标;而根据商业银行净资本缺口调整名义利率的扩展泰勒规则由于有效地降低了代理人有限责任约束引致的楔形效应,因此为完善信用传导渠道下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可能的改进方向。
  • 作者:

    余粤

  • 全文[ PDF 1.29 MB ] 2017.6 (8):88-108 共有 156 人浏览
  • 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率:一个文献综述
  • [摘要]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基础设施投资是地方政府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无论是政策倾斜还是资金流动都呈现出一种从工业制造业向基础设施领域转移的趋势,这种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长期效率产生影响。本文对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关注基础设施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率,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本身的决策机制两个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的效率改善上,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会由于虹吸作用、投资瓶颈、挤出效应以及市场失灵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并非完全来自经济因素,很多时候也受体制因素的影响。
  • 作者:

    闫先东 朱迪星

  • 全文[ PDF 1.05 MB ] 2017.6 (8):109-122 共有 146 人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