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实证检验——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 [摘要]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探究汇率变动的经典模型之一,但其实证检验文献却十分匮乏。本文基于四步面板检验和区制转换面板模型,将结构突变,异质性和截面相关性同时纳入考虑,使用全球77个国家1975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适用性。本文研究发现高、中、低收入国家货币模型中主要变量序列的非平稳特征,并且发现上述国家名义汇率波动与其相对货币供应量、相对收入水平间长期协整关系的证据;自举法面板因果关系检验和区制转换面板模型的结果显示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中,货币供应量对于货币的贬值促进影响更大,而在高收入国家中,经济增长对于货币的升值促进影响更大。据此,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目前正逐步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中国需高度注重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
  • 江春 毛庆 司登奎
  • 全文[ PDF 1681426.0 MB ] 2018.6(9):1-18  共有 253 人次浏览
  • 中国货币政策的媒体沟通
  • [摘要]本文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媒体沟通因素,特别是考察市场化指标还是传统政策指标是媒体沟通的焦点。我们通过使用2000至2016年期间“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之后一周内国内报纸刊登的相关文章来确定解释媒体对货币政策相关报道的因素,进而考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其他经济环境变量对媒体报道(倾向性、离散度、数量和程度)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对市场利率变化并没有过多关注,却更为关注主要政策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而且对广义货币增长率也非常关注。因此,从媒体舆论角度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沟通可以考虑侧重于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增长率,以此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沟通效果和效率,实现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张成思 牟鹏飞
  • 全文[ PDF 1588820.0 MB ] 2018.6(9):19-33  共有 259 人次浏览
  • 信用卡循环负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研究了信用卡循环负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信用卡循环负债规模及比率均与持卡人消费支出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边际消费贡献遵循递减规律;安全的、可持续的私人最优卡债规模约为1.884万元、最优卡债收入比约为95.8%、最优卡债资产比约为7.7%。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信用卡循环负债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倒U型”关系表现稳健,但会因拆迁与否、城乡户籍、产品类别差异而呈现出异质性。最后,基于反事实框架的因果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信用卡循环负债通过平稳效应、扩张效应和浮幻效应三条路径影响持卡人消费决策,其中平稳效应是主路径,扩张效应和浮幻效应是辅路径;信用卡循环负债经由三者构成的串联机制导致持卡人额外消费了约1.0248万元。研究结论对我国卡债风险预警与管控具有借鉴意义。
  • 傅联英 骆品亮
  • 全文[ PDF 2784409.0 MB ] 2018.6(9):34-57  共有 613 人次浏览
  • 收入差异、金融杠杆与金融稳定
  • [摘要]本文从高收入与低收入居民的效用函数出发,证明了收入差异是推高金融杠杆、损害金融稳定的根源。研究发现,收入差异扩大增加了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群体的债权,推高了金融杠杆,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收入差异超过理论阈值会使金融杠杆超过阈值、低收入群体资不抵债,爆发危机。本文基于全球63个国家1978-2012年的宏观数据,利用面板logistic模型和GMM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且发现高收入居民户收入占比提高,相比低收入居民户收入占比降低,对金融杠杆及金融稳定的负面冲击更显著。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以及适度的资本结构是金融稳定的保障。因此,去杠杆、防风险应以不损害实体经济与工业化发展为前提,注重限制5%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速,并通过积极探索以公共资本服务于公共福利的模式,实现收入平等与金融稳定的统一。
  • 王倩 赵铮
  • 全文[ PDF 1446428.0 MB ] 2018.6(9):58-70  共有 207 人次浏览
  •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初次分配的路径研究
  • [摘要]本文提出金融发展通过初次分配这一宏观意义上的收入分配路径来影响微观意义上的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论断。基于该论断,本文重新测算省际基尼系数和劳动收入份额,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相关率(金融发展水平)如何通过劳动者报酬占比(初次分配)对基尼系数(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金融发展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而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则有助于降低基尼系数;(2)金融发展通过初次分配路径影响收入分配的效应显著,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到高,其劳动收入占比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能力由强转弱。本文通过建立金融发展的初次分配路径效应模型,从作用路径这一新的视角将宏观的初次分配和微观的居民收入不平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金融改革对收入的内在影响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另外,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发展带来的区域金融发展不仅通过财产性收入等方面直接影响居民收入不平等,还通过初次分配这一路径来间接影响居民收入不平等,这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政策启示。
  • 何秋琴 顾文涛 王利萍
  • 全文[ PDF 1678066.0 MB ] 2018.6(9):71-83  共有 158 人次浏览
  •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效应分析——基于产业资本参股金融机构的实证...
  • [摘要]本文选取2002-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公告进入金融业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和事件研究法,分别考察上市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财务效应和股票市场反应。实证研究发现,参股金融业后上市公司取得正的财务效应,表现为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增长。同时参股金融业会带来正向的市场反应,公司市值得到提升。但上市公司介入不同类别的金融牌照产生不同的市场反应。涉及主要金融牌照的产融结合比涉及类金融牌照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而不同金融牌照的切入在短期和长期的市场反应具有差异。本文的研究证实了产融结合在提升公司效应中的积极作用。
  • 刘亮 朱慧敏
  • 全文[ PDF 1435140.0 MB ] 2018.6(9):84-96  共有 196 人次浏览
  • 民国时期女性劳动参与质量探析——以考察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为中心
  • [摘要]近代中国随着女性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演进,其就业数量和质量呈现出三个考察层面:产业女工群体形成和壮大,其他行业的劳动参与及其变化,职业女性群体的兴起。民国时期,职业女性群体的多样化涌现,尤其是金融业女性从业者的增加,提升了女性劳动参与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对以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为典型个案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和约束因素:社会风气的开放、经济利益的引致、教育因素的制约,由点到线及面地探讨了近代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状况、劳动参与质量及其对女性地位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 徐建生 侍冰冰
  • 全文[ PDF 1407678.0 MB ] 2018.6(9):97-105  共有 201 人次浏览
  •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生命力体现与实践品格——来自中国产业结构转型...
  • [摘要]价值转形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核心内容之一。然而,这一原创性理论从其创建开始就有质疑甚至反对声音。本文通过重新审视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突破传统静态分析局限,构建价值转形动态模型构,再一次证明该理论是不可质疑的经济学内容;同时,将价值转形理论与现实经济相结合,发现价值转形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现实经济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问题以及经济增长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1998-2009年期间产业结构数据进行考量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现象完全符合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逻辑,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实践品格”特性。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它可以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等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 陈经伟 姜能鹏
  • 全文[ PDF 1770677.0 MB ] 2018.6(9):106-120  共有 177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