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及其实践价值
  • [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理论思 想史中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本文从货币来源和货币本质、货币职能、货币的历史性三个方 面概括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从货币内生的信用机制、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货 币内含的金融功能、货币的经济社会功能四个角度对马克思货币理论做出了延伸理解,基 于从货币本质和功能看“比特币”、货币层次的需求界定和供应量划分、防范系统性金融 风险和金融监管重心等三个视角讨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实践意义。
  • 作者:

    王国刚

  • 全文[ PDF 1.03 MB ] 2019.1 (10):1-14 共有 332 人浏览
  • 中国自然利率水平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基于2000年至2017年六组宏观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本文构建了 一个具 有永久性趋势冲击和风险偏好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不可直接观测的自然 利率水平,并分析造成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由贝叶斯估计得到的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匹 配中国经济体系的数据特性,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 中国自然利率水平样本期间 均值约为1 > ,波动区间为± 8 % ,2008年之后均值为2.08 % ,并未像一些发达经济体那 样出现显著下降趋势;(2 )造成自然利率波动的首要因素是家庭风险偏好改变,其次是生 产技术水平和投资技术水平变化;(3 )家庭风险偏好上升和宽松政策成为2011年至2014 年期间高位自然利率水平的推动力量,生产技术和投资技术进步趋缓成为2015年之后自然利率水平下降的助推因素。
  • 作者:

    姚翔 张伟进 王凤旺

  • 全文[ PDF 7.91 MB ] 2019.1 (10):15-29 共有 177 人浏览
  • 我国居民现金需求微观机制的实证研究
  • [摘要]厘清居民现金需求机制是保障现金供应质量和提升流通效率的基础。本 文使用2 0 1 7年全国公众现金使用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现金需求的微观机制进行实 证研究。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通过降低现金交易需求的途径降低了现金总 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票面质量、零钱兑换便捷性提升均可以促进现金需求上升;年龄上升 通过降低现金贮藏需求的途径降低了现金总需求,学历上升降低了现金总需求。进一步 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大面额现金质量以及零钱兑换便捷性对于现金需求的影响更为明 显,居民个体特征和钞票自身特征变量对现金需求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历水平 群体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性。为提升现金供应质量,应针对不同特征群体进行差别化现 金服务,持续提高大面额现金的票面质量,在全国范围内提升零钱兑换的便捷性,并持之 以恒地加大反假币力度。
  • 作者:

    张培良 席旭文

  • 全文[ PDF 1.06 MB ] 2019.1 (10):30-43 共有 204 人浏览
  • 中国的M2/GDP:—个文献综述
  • [摘要]中国的M 2/ G D P 比率自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不断攀升,学界分别从分子、 分母及总体的角度寻找原因并进行解释。本文梳理了各种解释的内在逻辑和彼此间联 系,分析了不同解释的潜在瓶颈,并讨论了 M 2/ G D P 过高的深层原因。本文认为,M 2/ G D P 过高、M 2/ G D P 过高但物价不涨是两个虽有联系但本质不同的问题。在以出口和投 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下,外汇占款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基础货币乃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高投资使货币供应量随着银行体系发放企业贷款而增加。在实体经济收益率下降和虚拟 经济膨胀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导致实体经济物价保持低位。即便是流向实 体经济的贷款,也因为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低,创造的G D P 远不及投入的贷款规模,使货币 供应量拉动G D P 的能力减弱,表现为M 2/ G D P 偏高。本文亦为金融改革和经济改革提供 了明晰的决策参考。
  • 作者:

    党印 汪洋

  • 全文[ PDF 1.75 MB ] 2019.1 (10):44-57 共有 149 人浏览
  • 从“股东”中心到“企业家”中心 * 公司治理制度变革的全球趋势
  • [摘要]“同股不同权”股票的发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与“ 一股一票”的“同股同权” 相比,不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股权设计。然而,近二十年来,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 潮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相关企业选择发行A B 双重股权结构股票上市。来自中国 的阿里通过合伙人制度,腾讯通过“大股东背书”模式变相实现了“不平等投票权”股票的 发行。公司治理制度变革由此出现从传统的股东中心向企业家中心的全球变革趋势,在 股权结构设计上体现为从“同股同权”转变为“不平等投票权”,在董事会制度建设上体现 为从专职的内部董事为主转变为以兼职的独立董事为主,而在对外部接管角色认识上,则 体现为从被视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转变为在反并购条款中加入相关限制。本文在剖析 公司治理范式从股东中心到企业家中心全球变革趋势下的理论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从 股权结构设计、董事会组织和反并购条款等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了企业家中心公司治理 范式全球变革特征,并揭示这种全球变革趋势背后所包含的经济学逻辑,为公司治理理论 和实务界未来如何顺应这种全球变革趋势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 作者:

    郑志刚

  • 全文[ PDF 1.15 MB ] 2019.1 (10):58-72 共有 156 人浏览
  • 独立董事参与度对CEO超额薪酬影响研究— 基于深 度与广度的双元...
  • [摘要]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为政策背景,从深度和广度双元角度检 验了独立董事参与度对CEO 超额薪酬的影响。以2008-2015年中国沪深A 股的2274家 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通过多种检验方法到以下结论:独立董事任期所反映的参与深度对 CEO超额薪酬具有抑制效应;独立董事兼职企业数量所反映的参与广度对CEO 超额薪酬 具有促进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任期硬性规定的约束下,独立董事任期的延长有助于促进董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而兼职多家企业的独立董事则会因为精力不足、监督动机受到其社会网络的抑制而削弱董事会监督职能。
  • 作者:

    刘鑫 张雯宇

  • 全文[ PDF 2.08 MB ] 2019.1 (10):73-94 共有 152 人浏览
  • 信贷中介链条拉长是否会显著提高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
  • [摘要]本文旨在测算中国的信贷中介链条长度与融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信贷中介链条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我们首先运用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基于社会融资规 模构成指标的信贷中介链条长度,自下而上地进行加总,测算中国的信贷中介链条的长 度。然后,基于中国金融业的行业数据,运用金融业增加值与金融中介资产的比值测算出 融资成本。结果显示:2008 年到2016 年期间,信贷中介链条都被快速拉长,而到2017年急剧回落;从 2007 年起,融资成本却在波动中上升。运用TVP - VAR 实证检验信贷中介链 条拉长对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信贷中介链条对融资成本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短期影响不太明显,但是,中期产生相对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长期产生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 作者:

    郭强 张明 刘砀

  • 全文[ PDF 3.77 MB ] 2019.1 (10):95-111 共有 174 人浏览
  • 宏观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门槛效应—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
  • [摘要]当前,宏观杠杆率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债务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 了当前全球宏观杠杆率以及相应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然后基于全球40 个国家或地区 的面板数据来检验宏观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门檻效应。分别使用借贷利率和金融 稳定指数滞后一期作为门檻变量,并采用固定效应、系统G M M 模型及稳健性检验进行模 型参数估计后,本文发现:借贷利率和金融稳定指数滞后一期均呈现显著的双重门檻效 应,对应的宏观杠杆率的拐点值分别为182 % 和 188 % ;当小于182 % 时,宏观杠杆率与系 统性金融风险负相关;当介于182 % 和 188 % 之间时,两者之间的正负关系未必发生变化, 但是线段的斜率或截距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大于188 % 时,宏观杠杆率将会提高系统性金 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本文给出了对中国的政策含义。
  • 作者:

    王桂虎 郭金龙

  • 全文[ PDF 2.66 MB ] 2019.1 (10):112-122 共有 166 人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