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一个研究提纲* *
  • [摘要]国债在客观上兼具财政和金融的功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关 键就在于建立统一、协调的国债管理政策。国债与货币供给的联系机制是双向的。一方 面,只要具备货币创造能力的机构( 主要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购买了 国债,债务的货币化就现实地发生了; 另一方面,上述联系主要体现在央行储备货币发行 机制的主权信用模式。国内有必要建立稳定的国债管理政策体系,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 门机构,专司国债政策; 调整政府债券系列,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国债的期限结构应 当多样化; 国债市场的运行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需要; 统一推进我国的利 率、汇率市场化和健全收益率曲线的进程。
  • 李扬
  • 全文[ PDF 256852.0 MB ] 2021.2(3):1-11  共有 339 人次浏览
  • 信贷配给、影子银行监管与中国民营企业融资
  • [摘要]影子银行是信贷配给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代偿性制度安排,治理影子银 行风险将导致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收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信贷配给强度”的 DSGE 模型,提出信贷配给强度是驱动影子规模变动的重要动因,金融监管对民营企业融 资的影响程度受信贷配给强度影响,治理信贷配给问题可以缓解金融监管与民营企业融 资间的政策冲突,并在长期内实现影子银行的自我抑制。“十四五”时期应以大力发展普 惠金融为契机,探索纠正信贷配给的制度化政策框架; 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体系,搭建支 持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供给基础设施。
  • 赵 亮 沈坤荣 周 菲
  • 全文[ PDF 0.0 MB ] 2021.2(3):12-30  共有 328 人次浏览
  • 数字普惠金融、创业与收入分配* *———基于中国城乡差异视角的实...
  •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在于其促进机会平等和收入分配公平。本文基于 2011-2017 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匹配数 据,从城乡差异的视角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 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更大,从 而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发现,激发农村居民创业是数字普惠金融改善收入分 配的重要机制,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小微或劳动密 集型创业。本文的结果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益贫性”特征,即无论是收入效应还 是创业活动,农村居民均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红利。
  • 张碧琼 吴琬婷
  • 全文[ PDF 208650.0 MB ] 2021.2(3):31-44  共有 289 人次浏览
  • 革命历史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 [摘要]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践的影响已被广泛认知,但鲜有研究从地区 革命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基于各地级市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的数据对革命历史在企 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所处地区革命记忆越深刻,其 社会责任履行越好; 革命历史的作用与正式制度存在替代关系,并通过改善社会信任水平 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推动作用; 革命历史与高管受教育水平、海外背景和平均任职年 限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存在替代性; 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 的承担更多地是基于经济动机的寻租行为。上述结论在进行关键指标替换和安慰剂检验 后依然保持稳健。本文揭示了中国情境下特殊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行为的 促进作用,并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可能动机进行了新的探索。
  • 李 嫦 把宇婷 薛畅
  • 全文[ PDF 283674.0 MB ] 2021.2(3):45-64  共有 325 人次浏览
  • 董事责任险购买与公司战略变革
  • [摘要]以 2002-2014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董事责任险购买对 公司战略变革的影响。结果显示: ( 1) 董事责任险购买对公司战略变革存在显著的正向 影响,董事责任险的引入将提升公司战略的进攻性; ( 2) 区分财务风险水平,董事责任险 购买与公司战略变革的正向关系主要存在于高财务风险的公司中; ( 3) 区分股权激励水 平,则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低管理者持股的公司中。进一步研究显示,开始购买董事责任 险与停止购买责任险均会影响公司战略变革,但后者的影响较为微弱; 对于已经采取进攻 性战略的公司,董事责任险购买将进一步提升其战略进攻性; 此外,董事责任险购买有利 于公司价值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董事责任险购买影响后果的研究,也为公司 战略变革影响动因的识别提供了新证据。
  • 梁上坤 俞俊利 宋顺林
  • 全文[ PDF 276945.0 MB ] 2021.2(3):65-86  共有 275 人次浏览
  • 董秘投行背景与定向增发择时
  • [摘要]本文以 2006-2017 年间采用竞价方式发行的定向增发为样本,探究了董事 会秘书的投资银行工作背景对于公司定向增发择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 示,具有投行背景的董事会秘书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把握定向增发时机,即在股价位 于批文有效期内的高位时开展定向增发。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研究结果仍然成立。 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具有投行背景的董事会秘书主要基于“信息披露择时”机制而非“资 本市场择时”机制对定向增发时机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验证了定向增发择时的存在 性,并发现上市公司若在股价位于批文有效期内的高位时开展定向增发,该公司股价的长 期表现将会较差。研究以董秘投行背景为切入点,探究了董秘在企业融资活动中的重要 作用,将定向增发择时的研究拓展到了影响因素,丰富了董秘背景特征和定向增发择时领 域的相关文献。
  • 孙乾 程小可 高升好
  • 全文[ PDF 0.0 MB ] 2021.2(3):87-107  共有 285 人次浏览
  •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何以成功* *———兼论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
  • [摘要]作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参照物,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保障 方面的成功依赖于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和环境。首先,在一系列配套制度中组 屋制度是成功的前提,新加坡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控制了约 80% 的住宅市场份额,但政 府并没因市场势力获取垄断利润,而是通过补贴大幅提升居民住房的可负担水平。其 次,新加坡政府实现补贴的关键手段是土地的低价获取和低价提供,政府还通过组屋的 有限流转实现市场的半开放结构,从而保证政府主导的市场不被炒作。最后,新加坡政 府类似计划经济的精细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组屋物业的价值,从而避免了住宅市场的 棘轮效应。中国公积金制度未能有效发挥住房保障作用的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环 境: 第一,经济适用房制度并未建立起来; 第二,土地制度并没有像新加坡模式为住房建 设提供低价土地,反而形成了土地财政依赖; 第三,保障房配套设施及物业管理方面,中 国不能像新加坡一样实行类似计划经济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针对中国公积金制度运行 的诸多困境,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蔡真 池浩珲
  • 全文[ PDF 904322.0 MB ] 2021.2(3):108-122  共有 340 人次浏览
 1